科普服务润乡村 同心共筑致富路——宁夏科普工作队“石榴籽科普服务行动”纪实

本文发布于:2025-10-17 来源:宁夏科协

在乡村大集、田间地头、校园操场……一抹亮眼的“科普蓝”已然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今年以来,宁夏科普工作队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聚焦“科普铸同心”活动主题,以“石榴籽”科普服务行动为抓手,将科普工作与促进民族交流深度融合,整合各方资源、创新科普形式,精心策划实施“乡村科普大集,共绘民族同心圆”与“科技助农,兴村富民”两项活动,将科学知识与实用技术“精准滴灌”送达各族群众手中,在服务乡村产业、提升农民科学素质的生动实践中,绘就了一幅民族团结与科技致富交融的动人画卷。

乡村科普大集:让科学“聚人气、接地气”。“那不是咱家新盖的牛棚吗?从天上这么一看,还真规整、气派!”在“无人机视角看家乡”的活动现场,团庄村穆世义拉着老伴的手,激动地指向空中无人机传回的实时画面。老伴眯着眼端详了好一阵,才喃喃道:“这真是咱石塘岭村?我咋有点不敢认了……你瞧瞧这一排排齐刷刷的红瓦房,再看看那条新修的水泥路,像玉带子似的直通到家家门口。跟咱年轻时那满眼土黄、坑洼遍地的光景,完全两个样了!”“是啊”穆世义老人接过话,语气里满是感慨,“从吃救济粮到如今有了致富经,从住土坯房到搬进安居房,从点煤油灯到用上清洁能源……这一桩桩一件件,都是党和国家给咱老百姓实实在在办的好事!没有党的好政策,咱这穷山沟,哪能有今天这样的好光景?”

这场由宁夏科普工作队精心组织的“无人机视角看家乡”活动,正是通过现代科技这双“天眼”,带领乡村群众以全新视角俯瞰家园变迁。一个个鲜活的新农村图景在屏幕上徐徐展开,激发了村民们对家乡发展的热烈讨论。大家在今昔对比中,真切感受到脚下的土地日新月异,也在心底深深植入了“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坚定信念,凝聚起团结奋斗、共创美好未来的信心与力量。

科普大篷车还带来了车载展品、VR眼镜、四足机器人等“科技利器”,让乡村群众在“沉浸式”体验中触摸科学、感受科技魅力——戴上VR眼镜,仿佛置身浩瀚星空;一只银色机器狗正跟着指令转圈、跳跃,孩子们的小脑袋挤成一团,小手忍不住往机器狗方向伸,眼睛亮得像藏了星星……乡村群众非常感兴趣的传统投壶游戏,工作人员细致讲解其中的力学原理与动作要领,揭开古老技艺里藏着的科学智慧,让参与者在传承文化的同时,读懂科学的奥秘。

这趟“科学快车”带来的不仅是惊奇,更是实实在在的服务。志愿者们耐心地教老人用手机,跨越“数字鸿沟”;健康义诊台前,专家细致讲解慢性病防治;反电诈短视频循环播放,为乡亲们的“钱袋子”装上“安全锁”。累计93场活动、6.4万余人次参与、2.8万余份资料发放,这组数据背后,是科学知识从“云端”落到“田间”的生动实践。马大爷乐得合不拢嘴:“以前觉得科学很远,现在赶个集就能学知识、查身体,这服务真贴心!”

农技服务到田头:为产业“强根基、增动能”。如果说“科普赶大集”是普惠大众,那么农业技术服务则是精准赋能。“一对一”精准滴灌,破解生产难题:围绕重点村特色产业,宁夏科普工作队发挥农技协专家资源和科技小院师生力量,直奔田间地头、温室大棚和养殖圈舍。在海原县李旺镇杨山村,针对肉牛养殖成本高、育肥慢的问题,畜牧专家现场示范饲料精准配比技术,经指导后,养殖户的肉牛育肥周期平均缩短了15天,每头牛节约饲料成本近千元。养殖户马占林喜上眉梢:“专家给的方子真管用!现在养牛更有信心,日子更有奔头了。”

“手把手”传授技能,助力增产增收:在同心县田老庄乡石塘岭村,正在开展的育肥羊分阶段营养调控技术培训,让养殖户们掌握了高效养殖的“金钥匙”。村民一句朴实的话道出了心声:“不管哪个民族,跟着科学走、跟着党的政策走,准没错”!农技专家深入田间地头、科技小院将课堂搬到大棚,通过“零距离”的技术指导、示范推广、技能培训,将先进的品种、技术转化为农民“学得会、用得上”的致富钥匙,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智力动能与蓬勃生机。“科技助农,兴村富民”农技服务活动开展以来,已累计开展的200场实地技术指导,服务了6000余名种养殖户。

“科普赶大集”聚起了人气,更聚起了民心,“农技服务”送去了技术,更送去了党和政府的关怀。各族群众在共同探索科学奥秘、学习实用技能、协作完成团队项目的过程中心贴得更近。超过80%的参与群众表示对科学知识有了更深了解,科学的理性之光,正悄然改变着乡村的思维方式和风俗习惯,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奠定了最坚实的思想根基。

征程万里风正劲,科普扬帆再启航。宁夏科普工作队将继续像一颗颗饱满的“石榴籽”,紧密团结、扎根沃土,让科技之花在塞上江南的田野间,绽放出乡村振兴的希望,为描绘民族团结、产业兴旺、乡村宜居的壮美画卷贡献力量。

文章主题词: 科普 宁夏 科普工作队 石榴籽科普服务行动 纪实
(作者:)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