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7月,我校的“电脑住宅”最终获得第13届中国青少年机器人竞赛小学组创意项目金奖,这是一次值得回味的比赛。
我校经过几年的科技创新教育活动探索,于2011年决定把机器人教育引进了校园,学校成立了 “机器人小组”,并将机器人教育作为校本课程进行探索与研究。
我作为学校科技创新活动小组的辅导教师,在几年的机器人教学实践中,在机器人小组的培养上除了常规的机器人基本知识普及之外,重点是机器人创意制作。经过学习、训练,学校参加了全国青少年机器人竞赛,也得了一些成绩:2011全国青少年机器人竞赛机器人创意小学组银奖;2012全国青少年机器人竞赛机器人创意小学组银奖;2013全国青少年机器人竞赛机器人创意小学组金奖。
一、我的机器人普及教学
在机器人普及教学中教学的重点是设计和搭建,每堂课都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牵动,促使学生主动进行探究式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老师只是作为课堂组织者、合作者。学生自己去研究,去观察,去发现。通过生动、直观、有趣的实际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参与热情。让学生时刻体验成功的乐趣,老师对学生的每一点成功,每一点进步,每一个创意,都给予肯定,随时让学生有成功的自豪感。在教学中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合作小组,课堂上可以自由组成学习小组,使合作学习成为一种习惯,教师应减少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干预和控制,让学生自主设计、自我控制。
二、我的机器人创意教学
机器人创意比赛,历届竞赛所提供的题目都是前所未有的,需要完成的任务制定完成之后,就是让学生来完成机器人的设计与制作,在这个过程中必须充分发挥想象力,设计出新的有特点的机器人,在比赛中能完成所设的各种任务和目标。
作为机器人普及教学,在学生学习了基础的机器人搭建与编程后,学生已经不满足于简单的小车搭建、巡线编程等,所以我选择了机器人创意这个比较可以发挥个人与团体才能的平台,这也是我们学校机器人校本课程开发的重点目标所在。
创造性思维是创新的起点,创新是创造性思维的结果。
我在机器人创意教学这块一直使用的方法就是“集思广益、头脑风暴”,不管对错,根据任务目标让学生天马行空的去想,想到什么算什么,别管能不能实现。制定出各种不同的方案后,引导学生探讨其中的创新点与可行性分析。这样的情况下开展机器人创意设计,厂家的机器人套材远远不能不能满足学生们的需求,但硬件的实现有机器人厂家、电子制作的专家、老师的帮助,学生的任务就是结构和功能的设计,体验从无到有的过程等。
我的感受是:从过程中得到的探索方法、思维与技巧,我认为是比知识本身更重要的。过程比结果更有意义,能够重视起这点,应该是一种进步。这样的思维探索过程势必会引起一些被科学魅力所吸引的孩子们的正确的执着的追求。包括仔细认真的观察,严谨的行动以及对科学的看法,这些方法的知识比普通的知识更弥足珍贵。
2011年机器人创意比赛的主题是:灾难、救援。我们的学生就想到了火灾、地震、侦查、图像、声音……根据种种外界环境因素、救援时出现的问题等,最终设计出可以侦测、有音视频回传、有机械手、带高压水枪、云梯等功能的机器人出来。最终设计出两个机器人,一个是用4驱车体、3自由度机械手、音视频回传、远程控制,实现远程侦测和机械手搬运、救助功能;另外一个是4驱车体、3种灭火(降温、水柱、水雾)、云梯等功能。第一次参加全国的机器人竞赛,没有比赛经验、结构和功能方面和别的救援机器人大同小异,所以获得银奖。
2012年机器人创意的主题是:仿生机器人。学生们经过等等动物的模仿设计制作,无数失败后决定做9自由度的4足乌龟,利用PS2无线手柄遥控进行模仿乌龟的前进后退左右转动等基本动作。最终由于眼界不够广、创新度不够,所以又获得银奖。
2013年机器人创意的主题是:“社区志愿者”,其主旨在促进我国青少年走进社区,贴近生活,关心街坊邻里的生存状况,同时针对服务机器人这个热门课题做初步的调研和了解,以便激发创新灵感,借助服务机器人之“笔”勾画完美社区、幸福家庭新生活的蓝图,让机器人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在这次设计中,学生们想出了很多的方案与思路,其中不少都具有可行性。比如医疗机器人、炒菜机器人等等。最终通过学生们的努力,设计出了一款智能语音交互式机器人系统,该系统可以实现识别任何人的汉语语音命令,完成相应的开关高压电器、检测住宅安全状态、背唐诗、讲故事、唱歌等和人的互动功能,融合了娱乐性和实用性。学生们一致认为,可以互动,有点“感情”的机器人更有特点。
金奖的获得,使我和学生们都认识到,机器人是可以像我们这样做的:一改往昔以行动为主的机器人结构,不要在乎结构、不要过于强调编程,而是让冷冰冰的机器也可以有人性化的方面。这也是我们这次获得金奖最大的收获。最终这些成绩的取得,使学生感觉到,没有什么是做不到的,只有我们想不到。
机器人设计和制作的过程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学生学到了知识,掌握了技能,收获了成功的喜悦,更重要的是激发了学生们的求知欲和创造欲,为他们的心中种下了热爱科学的种子。